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五次会议 / 媒体报道
发布日期:2012-02-10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日前发布的《江苏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披露:江苏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已占10.89%;同时,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2.94人,较10年前3.23人减少0.29人。这些数据表明,养老正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省政协十届五次会议收到近10份就养老问题提出的提案,呼吁尽快推动多元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构建养老服务新模式,为百姓“老有所养、老有颐养”提供多样选择。

  江苏老龄人口养老趋势表

    65岁以上人口已占                      10.89%

    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                    2.94人

    老人依托家庭养老                      90%

    由社区、村提供居家慰老服务            6%—7%

    进入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等机构养老    3%—4%

  【关键词 机构养老】

  创新三类机构养老体系

  在省政协委员、民革扬州市委副主委丁卫社眼中,应对“银发浪潮”已刻不容缓。

  发展养老机构需要积极创新养老机构发展模式。丁卫社呼吁,加快建立以救助型、福利型和市场型养老机构为主体的机构养老体系。其中,救助型养老机构主要解决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群,如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等人群的基本养老问题。福利型养老机构,主要为那些既不是救助型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也无力支付市场型养老机构服务费用的普通老年群体提供服务,可采取个人、社会和政府三方承担的方式进行。市场型养老机构,则主要满足有较高支付能力群体的养老需求,这是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方向。

  他还建议,制定各项优惠政策以及可操作性强的办法,由民间组织参与具体工作,包括政府可以牵头引入民间或海外资本,并在税费方面给予减免优惠,对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水、电、气等优惠政策给予有效保障。

  【关键词 居家养老】

  “虚拟养老院”或成潮流

  省政协委员、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郑清对养老问题专门做了一番调研后建议,重点打造居家养老服务,为在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的社会化服务。可采取居民互利互助的“老人家庭寄养方式”。将老人寄养到有照料能力的家庭。这种寄养可以是单个型,也可以是群体型。但接养老人的家庭,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并签订合同手续后方可。接养老人的家庭每日可按合同规定收取一定的照料费。这种方式属个别化的养老,一般仅限于地域较近的空巢老人、独居老人。

  “社区实现养老服务的全覆盖,其中以通讯网络技术为支撑,拆除‘围墙’的‘虚拟养老院’,将成为今后社会居家养老的方向。”郑清如是憧憬。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同样关注居家养老。他们提交的集体提案建议,在居住小区、经济适用房的建造和旧城区改造中,考虑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与幼儿园等社区配套设施同等重要的内容,纳入住宅小区配套公建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使用。

  【关键词 医疗护理】

  养老护理需要专业队伍

  在退休老人群体中,以高龄老人或因病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服务需求最为迫切。他们需要日常起居、康复治疗的护理服务,但省内能提供专业医疗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太少,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对此,致公党江苏省委建议,积极推进有闲置状况的一二级医院转型,促使省内城市的每个区、县至少要有一所具有医疗资质的养老机构,满足入住老人治病需求。鼓励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与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医院合作。鼓励医院向养老机构派出医务人员、开展专项医疗服务,并把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

  “从护理人员的数量、质量以及水平上看,都不能满足老年人护理需要,养老护理队伍数量匮乏,职业化、规范化建设严重滞后。”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汪小洋则表示,待遇低是养老护理队伍流失率高、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护理工作的关注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