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飞
钟山走笔
在今年“两会”上,记者看到了好几个关于“免费”的提案、议案:“建议隧道、桥梁和高速公路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实行免费通行”、“全省美术场馆对知名书画家免费进场办展的建议”……这些“免费”的建议案,让大家眼前一亮。
在我省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呼吁下,一大批文化场馆免费开放了,一大批公园免费开放了,一大批学生用上了免费的书本,一大批老人免费坐上了公共交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学勇省长又送来好消息:我省今年将普遍免费开放美术馆、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医学生,使每千人拥有医生数达到1.7 人。
江苏人能吃上这么多的免费大餐,是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的结果。到目前,我省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是全国最多的,包括南京的中山陵、玄武湖等著名景点景区,有的景点光门票年收入就有几千万元。没有科学发展的理念、没有造福于民的情结、没有强大的财力,“免费”的大门是难以打开的。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让百姓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义。省政府承诺,今年将继续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启动校车安全工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都是政府送给民众的“大红包”。
对照省里大力实施的民生幸福工程,有的部门、单位则需要反思。例如,我省早就出台“高速公路收费路口拥堵200米以上应当免费放行”的规定,但屡有收费站不按此执行;等等。
有了惠民之心,还要量力而行。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读懂了“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的真正含义,如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240元,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等,这些举措大幅度提高了政府的资助标准,尽最大努力让百姓少掏腰包、多得实惠。
我们为力争“免费”的提案议案叫好,更为政府推出的“免费”举措叫好,期待今后能吃上更多的免费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