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届五次会议 / 媒体报道
发布日期:2012-02-1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有的建议公交价格再降低,吸引市民多乘公交车和地铁,同时市郊多建“换乘”停车场

王赟 石小磊

    拥堵,已成为大中城市的通病。就在今年2月1日,南京市实施新停车收费标准,开始以高收费,“倒逼”小汽车远离市中心繁华区,同时降低夜间收费,缓解“停车难”问题。然而,以疏导为目的的新政策执行10天以来引发了不少现实中的矛盾。本报前天和昨天连续对南京停车问题进行报道,不仅在本报两会微博平台上引发了网友的讨论热潮,也受到不少代表委员关注。“治堵”所引发的这些不顺畅究竟该怎么解决? 本报记者 王赟 石小磊

  话题1 :

  新街口一停车场夜间嫌钱少“拒停”

  ■事件回放

  网友“陆地巡洋舰2011”讲述了自己被“拒停”的经过:前几天晚上他去新街口办事,准备去中山东路和洪武路的交界处隆盛大厦的停车场停车。结果,保安不让他进,理由是他没证。“陆地巡洋舰2011”很奇怪,你这是收费停车场啊,可以收费啊。保安说:现在晚上一小时5毛钱,这么多人全都来停,怎么办?所以,现在都办证。没证,就不给停。最后,“陆地巡洋舰2011”没办法,在路边违停了。他质疑说,“停车管理办法出台时,有没有考虑周全啊?”(详见本报2月10日A10版报道)

  各方评说>>>

  夜间便宜享不到,光白天多交钱了

  本报昨日这篇报道很快引起不少市民关注,网友小燕反映,不止隆盛大厦这一处停车场这么做,她的朋友也遇到这种事情了,有的室内停车场夜间直接关门不让停了。“夜间的便宜没享受到,光白天多交停车费了,”小燕认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不能光有政策,没有落实,后续管理要跟上。 

  城管部门将加强对停车场管理 

  省人大代表、南京城管局长许卫宁看到本报报道后对这事也很关心,他对记者说,新街口自从实行了差额收费以后,中心区域的交通压力有缓解迹象,也使停车的设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特别是夜间停车收费的问题,从收费标准上讲是便宜的,我认为是对停车设施的管理和利用方面的有效补充,使商圈周边地区的中心区域的居民群众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如果夜间的停车场全部综合利用起来的话,供新街口一带老小区居民停车还有富余。”

  由于南京市的停车管理由交管移交到城管手上时间不长,许卫宁坦言,如何管好现有的停车场,对他们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另一方面,我们会对所有的收费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加强后续管理。” 

  话题2:

  取消7900多路边停车位但违停依旧

  ■事件回放

  近日,南京不少市民发现,原先王府大街、户部街等市中心道路两旁的马路停车位取消了,代之以隔离护栏,原先的车位变成了慢车道。记者调查发现,就在停车泊位管理权限由交管转给城管后的很短时间内,南京市一举取消了7900多个路边泊位,交管部门称之为“还路于民”。然而,市民看到的是,在王府大街和户部街上,已撤消的停车位上,依然密密麻麻排满了小汽车,只不过由收费停车变成了“违停”。路,依旧没有“还”回去。(详见本报2月9日A6版报道)

  代表委员评说>>>

  大家都嫌贵,所以就去违停了

  省人大代表、江苏三法法律事务所主任孙勇认为,停车难是一个事实,但客观上城市道路不可能大规模地去建设,如何去管理停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2月初通过在市中心提高停车费来缓解拥堵的办法,他认为是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值得商榷。孙勇说,停车费增加了,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很多人为了省钱不去停车场了,而是违停,“停在马路上,客观上是占用了公共道路,为别人带来了不方便。”孙勇代表关注到了本报这两天关于户部街撤消停车位让出来给慢车道的报道,可事实上大家又把车停上了快车道。“这说明管得还不到位。”

  应当相应增加室内停车场

  省政协委员余伯阳则认为,应当科学建造停车场。“南京市城区停车场太少,造成大量车辆挤占马路和人行道,进一步加剧了交通堵塞。”他建议要支持和扶持建设地下的、立体的、多层的停车场,对新建的大商场、大酒店和大的娱乐场所,要强制性建设停车场,对住宅小区在规划时要有与住宅相配套的停车场和停车库。 

  车主就近停车的想法也很现实

  “今年,我准备提有关加强对违章停车治理的建议。”省人大代表李济坤是上海铁路局南京站站长,由于工作的性质,他对交通问题一直都很关注。“这几年城市发展很快,小汽车多了,停车成了问题,违章停车的也越来越多。”李济坤说,他经常看到一些小巷子两侧违章停车,由于道路两侧都被车子占了,一些自行车、电动车就只能行驶在马路中间,很危险。“我们也得理解车主就近停车的想法,既然买了汽车,不能说停在两公里之外再走回来。所以我打算建议政府多建一些区域性的集中停车区域,另外,不是主干道的路两侧,如果可以用来停车的话,索性合法化,规范管理起来,比如从晚上7点到早上7点以前可以停车,适当收费。”

  一些立体停车场还吃不饱

  省人大代表、南京城管局长许卫宁则对记者道出了他们的看法。许卫宁说,路面的停车泊位现在影响着市民的出行,造成交通拥堵,给城市的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我们有计划地削减道路的停车部位,就是为了让车辆停入到真正的停车设施里面去,像地下停车场啊、一些公共停车场地。”许卫宁说,南京现在还有一些停车场,尤其是立体停车场都吃不饱。

  许卫宁也希望大家不要误解为政府一味在减少停车位,“有些地方还要增加,”许卫宁透露,他们会根据道路的路幅和路面的实际情况,对停车位有增有减。至于今年南京要减少多少车位,增加多少路面车位,哪些路面和地段会增加或减少,还未有一个整体的数据,这也是他们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目前我们正在鼓楼区进行试点,未来还要在试点的基础上探索管理方式,3月份还会公布全市停车管理办法。”

  >>怎么治堵?

  南京市本月起实施的停车收费新规,包括撤消道路停车泊位,引导车辆往地下停,这些政府的决策初衷都是好的,可是执行中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也引发不少代表委员老话重提:治堵,就要治根本!而治本的办法是什么?那就是大力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地铁、快速公交都应在城市规划中及早考虑。

  代表委员说——

  公交应当再降价吸引乘客

  省政协委员孙文瑜已经连续第5年提出关于“公交优先”的提案了,孙文瑜说,这是因为“公交优先”对于民生太重要了,也是因为我们现在在“公交优先”方面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今年,孙文瑜提出一个观点,要进一步降低公交车费,比如南京,可从现在的空调车2元/次降为1元/次,普通车1元/次降为0.5元/次。进一步添置公交地铁车辆和增加公交地铁线路,完善公交系统,如无缝衔接、免费换乘等,使市民方便和乐于乘公交地铁,使有车一族也宁可少开车多乘公交地铁。

  市郊应多建“换乘”停车场

  “像商业氛围很浓的区域,新街口、鼓楼啊,解决停车难是一个大问题。”孙勇代表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解决公共交通的问题,地面的公共交通很便捷的话,可以通过换乘的方法到市中心,“在离主城区稍微有一些距离的地方多建停车场,住得偏远的人,可以将车停在停车场,再通过公交、地铁到市中心,也是很好的。”

  今年新举措——

  南京今年新增20公里公交专用道

  最堵的“三中路”也将研究设专用道

  代表委员们在热烈讨论的同时,记者昨日也从南京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得到一个好消息,目前南京市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思路:发展大容量公共交通,越堵的道路越要体现公交优先,越要让广大乘客快速通过。南京市公交优先发展领导小组已经在研究,往新街口、鼓楼、山西路、夫子庙这样的市中心地带增设公共专用车道,提升公交出行便捷度,吸引更多人坐公交车。南京市交通局公共交通处处长朱明明介绍,目前南京市正在积极争取国家“公交都市”创建。什么叫公交都市?就是通过公交的发展来引领城市规划,使人们坐公交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和安全。眼下公交车经常不准点,市民在站台等上20分钟都没车来的情况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为什么车子没法准点?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堵在了路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使南京城越来越堵,在昨天的会上,副市长罗群这样说:“南京城的拥堵再不治,将来会像北京那样完全走不动!”

  怎么治堵?朱明明透露,现在的思路已经明确,其中重要的部分就是,尽可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市中心地段新增20公里公交专用车道,如新街口、鼓楼、山西路、夫子庙等,找一些突破点,选择拥堵突出的道路增设公交专用车道,让坐公交的乘客快速通过。当公共出行变得越来越方便,自然会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这是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治堵的根本之策。目前,南京市城墙范围的主要拥堵区已经开辟了一些公交专用道,不过,其中不少是通过在单行道上开设逆行车道实现的,这样的专用道没有其他社会车辆干扰,相对比较好运作。

  事实上,南京城里最堵的路段当属“三中路”。记者也了解到,当初规划时“三中路”曾计划辟出“公交专用道”,但该方案因道路流量太大被否决了。那么,现在又重新明确了“越拥堵的道路越要体现公交优先”这一思路后,“三中路”上新增专用道的想法已经被一些交通规划专家提了出来。对此,朱明明表示,方案都在研究,不过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道路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