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省政协优秀提案的“社会实效”
去年委员们提交的提案,落实了吗?今年“两会”召开前夕,省政协表彰了去年以来的39件优秀提案。这些提案聚焦百姓关注点,尤其对我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记者追踪采访发现,不少提案助推了我省相关惠民政策举措的制定出台,许多建议已被吸纳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部署之中,但也有一些提案变为现实还任重道远。
保障房,越建越多了
【提案回放】 民革江苏省委在调研后提交了一份“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我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议”,提醒在保障房建设过程、分配过程及长效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提案建议保障资金和土地供应,确保“十二五”后4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有米下锅”;加强建设过程监管,确保保障房质量,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防止分配不公,建立健全保障房长效管理维护机制。
【现状追踪】 去年12月,南京丁家庄保障房片区首批交房,36户中低收入家庭拿到了钥匙。南京马群花岗、西善桥岱山西侧、江宁上坊保障房片区内的新房也将陆续交付。来自省住建厅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省在国家下达新开工建设27.5万套、基本建成13万套任务基础上自加压力,将新开工任务增加至31.5万套。目前全省新开工保障性住房32.8万套、基本建成15.3万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5.6万户,超额完成2012年度目标任务。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全省73个独立保障市、县(区),廉租住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覆盖率为100%,公共租赁房制度覆盖率达75.3%。
择校“一窝蜂”,该降温了
【提案回放】 民进江苏省委组织专家调研后,提交了“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直言缓解“择校热”的根本方法,应是推进基础教育首先是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师资的均衡配置和不断扩大。提案建议把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作为我省教育发展改革的第一要务,以强带弱,放大名牌学校资源,由市、区教育部门联合对非名牌中小学进行帮扶,以县或区为单位建立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教师交流服务中心,实施教师“无校籍管理”。
【现状追踪】 根据我省新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意见》,今后各地要科学划定学校施教区,保证施教区生源数量与学校招生规模基本适应,有空余学额时,应采取公开报名和摇号的方式确定,到2015年,每所公办学校择校生比例控制在招生总数的10%以内。此前,省政府还召开全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会,明确将“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记者注意到,2011年我省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备忘录,省级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各地形成各具特色、较为完善的义务教育政策体系,并在各学段率先启动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去年全省共有81个县(市、区)申报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PM2.5,莫成健康“杀手”
【提案回放】 九三学社省委提交“关于加大PM2.5监测和治理力度的建议”,被省政协列为主席督办的重点提案。提案就“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大PM2.5监测和治理力度提出对策建议,比如强化科研平台与监测能力建设,建立PM2.5污染优化控制技术体系,开展针对PM2.5相关的多污染物、多行业、多尺度监测预报和协同减排的关键技术开发,并严格实施污染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切实落实和执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计划,以降低PM2.5的污染,达到协同减排。
【现状追踪】 入冬以来,全国范围内连日出现雾霾天气。记者注意到,为改善空气质量,我省正加快实施蓝天工程,并以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新国标为契机,制定《江苏省细颗粒污染物污染防治办法》,修订《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组织钢铁、火电企业全面开展除尘提标改造,基本完成800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省环保厅负责人表示,将把工作重心落在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上,在全国率先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制订实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防治办法,建成全国一流的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力争大幅减少灰霾污染。
本报记者 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