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勤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食品安全事件较多,社会关注度空前。监管的重点在基层,面广量大,任务繁杂。如何加强县(区)一级监管机构在新形势下的食品安全监管,值得我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目前我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监管理念滞后,效率总体不高。曾经的分段监管叫好不叫座,有“九龙治不好水”,“十多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之说。今年的机构大部制改革着重会解决这一弊端。但另一个问题仍然凸显,就是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常态化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从源头抓起,主动清除事故根源,不使聚集成势。然而现行的“行政监管包打天下”的决策理念,从政策法规到工作重点都是“重惩轻防”,“有病治病”,对“没病预防”思考得很少。临时监管、视频监管、透明厨房等手段虽然有效,但多少带些“政策补丁”的味道,能否长期使用,需要论证法律、经济成本、人力成本等风险。
(二)基层力量薄弱,监管空白地带客观存在。基层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普遍存在多、小、散、乱、差的特点。行使食品监管职能的行政机构在资源分配上基本呈现“倒三角形”分布,越往基层,人、财、物的配置越少。县(区)级食药监管部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监管人员相对较少,专职检测人员和检测设备较为缺乏,至于镇村两级,基本没有专职人员,基层监管组织的缺失极大地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和成效。
(三)食品安全靠管,自律缺失导致天平失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本应是企业自律和他律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体系,而且是自律优先。这就要求生产经营者以诚信为本,吃良心饭,发正当财,发自内心敬畏法律、敬畏生命。但事实上,我们的自律机制并不健全,“企业是第一责任人”很难落到实处。同时法律法规相对粗线条,操作执行力不强,对违法违规现象存在“打不疼、打不死”的问题,全社会寄期望于行政管理部门,迫使行政监管负起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无限责任,代偿性的他律机制被人为强化。
(四)餐饮食品卫生标准不高,安全现状堪忧。由于基层餐饮单位客观存在小、散、乱,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不注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之安全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差,食品安全管理难以达到规定标准。二是餐饮单位硬件设施不到位,状况需改善。部分中小型餐饮单位的餐饮设施设备脏乱陈旧,操作布局不合理,功能设置不完备,存在交叉污染的安全隐患。三是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组织构架不完善。监管力量与监管对象不相匹配,导致难以进行全方位监测,镇村级管理构架不到位,致使信息不畅、管理存在疏漏和盲点。
二、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一)转变监管理念,加强风险防范。现阶段检查食品安全主要是执行国家规定的绝对化监管模式,对其后出现的披着“高科技外衣”的违规添加防不胜防,如瘦肉精、三聚菁铵等等,导致出现仪器检测的合格食品却不安全、反而更让人失望的尴尬局面。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分析防范体系,即是“预防胜于治疗”的管理理念。一是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贯穿食品生产、经营、消费的全过程,将风险监测落实于网络操作平台,使其成为监管一线的“前沿哨所”。二是在政府层面建立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通过监测网络提供动态信息,做出研判预警。三是建立食品生产销售的前置性风险评估机制,不使带有风险隐患的项目入市,做到有预案、有措施,打好主动仗。
(二)改革完善监管体制,加强基层建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要求建立食品药品基层执法机构,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看清现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软肋。监管力量要面向基层,实现自上而下“正三角形”监管体制。一是强化监管力量,设立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站),为县(区)一级食药监部门的派出机构,垂直管理,尤其要给足专业人员;二是强化执法保障,包括基层执法人员、装备、技能等,确保日常监管、执法水平和力量满足要求;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尽快解决基层监管能力不足的最突出问题,实现检得了、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
(三)建设行业自律机制,增加违法成本。食,仁者良心。首先强化经营者的自律意识,以规则和规章加以引导和制约,使其担负起食品安全的首要责任。其次是重“典”治乱象,从严从重惩治食品违法犯罪,把安全责任与企业的“身家性命”牢牢捆绑。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不法分子才会胆战心惊,也才能震慑其他意欲效仿者。这是我国新一界领导班子治理食品安全的决绝之心,相信能最大限度地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四)加强宣传教育,实现社会共建。生活幸福、健康长寿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希望很美好,但现实很坚硬。充分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对全民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及时、全面、科学地传达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通过宣传和普及,提高群众规避、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人们自觉参与发现、参与监督、参与担责,有效降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化解事件发生后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和社会恐慌,从而提升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加大监管,我们现在虽然财政紧张,宁可在这方面多花钱,甚至花大钱,让老百姓对食品、对中国的食品要有信心。”李克强总理如是说,因此信心很重要。中国食品安全的信心来自领导的高度重视,完善的法律法规,社会的参与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强有力无盲区的监管,特别是基层监管队伍和力量的配备。
发言人单位和主要职务: 民盟泰州市委主委,市政协副主席
界别:民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