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一届二次会议 / 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14-01-21 10:05 来源: 本站原创

汪云甲

 

  近年来,我省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以及生育保险都有了明显改善,管理运作日趋规范,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但我省广大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刚刚起步,占全省城乡劳动者总数75%左右的户籍农民保障水平较低,同时,城镇居民不同群体之间的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也存在较大的差别。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1.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不平衡现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只有低保、养老保险以及合作医疗等一部分社会保险制度中的内容,乡村居民的生活保障主要还是依靠于土地种植经济收入作为支撑,乡村中的生育、失业等一系列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社会救助制度也还存在诸多的不足。

  2.社会保障跨统筹区转移接续难。养老保险跨统筹区转移接续不畅是比较典型的。其转移难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社会保险立法滞后,各地养老保险政策和基本参数不统一,养老保险成了各自独立、封闭运行的系统。二是基金支付可持续性差,普遍不愿意接收转入。三是经办管理落后,转移办法不统一,养老保险转移单记录的数据不一致,各地区记账年度的标准不统一,客观上造成转移上的困难。四是农民工尤其是外省份农民工退保现象比较普遍,无从转移接续。

   3.城乡社会保障管理机制不完善。乡村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比较落后,社会保障事项由多个部门分别进行管理,导致无法对乡村社会保障事项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多头,筹资方案以及政策规定无法进行有效、合理制定。社会保障事业中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监督机构,基金管理制度也不完善。

为此,我建议:

  一、打破消除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制度性障碍,适时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试点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整合的第一步是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新型合作医疗、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及农村救助制度,逐步提高保障和救助水平;第二步是消除社会保障的城乡分割,城镇居民享有的所有的社会保障项目适用所有的城乡居民,但允许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地区选用不同的标准;第三步是在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人相当的基础上实现保障项目相同、保障水平一致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采用分步走的战略,整合相关管理体制,构建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框架

一是在江苏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上,整合成一种养老制度、两种参保方式、不同缴费标准和资金来源的新模式。一种制度:以江苏现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框架。两种参保方式:以单位方式集体参保的,缴费工资与费率按地区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不分单位性质和城乡区域。以个人方式参保的,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缴费标准和财政补贴办法。

二是在江苏现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整合成一种医保制度、两种参保方式、不同层次的缴费选择和报支待遇档位、不同的资金来源。一种制度即: 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框架,统一“三险”方面的信息资源,根据江苏的医疗保障平均水平,统一设计缴费标准和报支待遇档位,统一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两种参保方式: 以用人单位集中参保和以个体缴费方式单独参保。首先实现居民医保与新农合的统筹管理,既具备现实条件,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也能真正实现这两种保险制度覆盖人群的城乡统筹。原农村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全部融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建立覆盖江苏的全民医保制度。同时根据个体参保人员的经济状况,落实财政补贴份额。

三是整合城镇老年人养老补贴、农村老年人养老补贴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应将覆盖人群扩大到就业年龄段无力缴费参保的困难群体,以及非就业无养老生活保障或因不具备进入养老保险范围的超龄人员。城乡居民基本生活保障补助要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时调整,让老年人及时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资金支持,建立社保基金筹集机制,强化江苏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的基础

  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加大支持力度,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中,着重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在总量增加的基础上,把增加投入部分重点投向农村,使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相对比较适度,推动江苏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江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前的重点应该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核心,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制度。农村人口多,政府财力有限,单纯依靠财政来开展社会保障工作显然不行,需要开拓渠道、多形式地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在资金筹集上,应建立起由农民个人、集体、政府共同负担、共尽责任的多主体、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机制。坚持“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以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各界捐赠”的原则,发动整个社会的力量,开辟各种筹资渠道,尽快建立以县为龙头做指导、以乡为主体搞服务、以村为基础抓落实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江苏省各级政府应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使投入资金按照一定比例增长,特别注意对农村社会保险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保缴费的扶持。同时,不断提高统筹层次,提高基金未来的支付能力和参保人员退休后的待遇水平,根据物价变动和职工工资增长情况逐步提高待遇,建立社会保障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此外,还要积极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对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支持。

  四、整合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系统,提升江苏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系统能力

一是建立社会保障事务专业管理部门,实行社会保障政策制定和执行相分离的管理体制。要将原属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保障、城镇老年补贴、农村老年补贴,卫生部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民政部门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福利慈善,计生部门的计划生育等城乡公共服务职能纳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建立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推进网上服务。

    二是延伸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到村。要建立县( ) 、乡( ) 、村三级社会保障服务网络,增加和培训基层社会保障工作人员,提高现有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待遇。

    三是规范社会保险费征缴行为。

 

 

发言人单位和主要职务: 致公党徐州市委主委,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院长、博导

界别:致公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