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一届二次会议 / 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14-01-21 10:30 来源: 本站原创

程红

 

  近年来,江苏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不断优化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了人才优势向科技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一。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江苏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从市场角度看,技术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不强。表现在科技创新的转化率不高。每年的科技创新成果数量虽很多,但投入到市场真正产生经济和社会效应的占比很低。

  二是从创新动力看,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相对不足。当前社会对本土自主创新产品的信心不足,在重大工程或主要产品的政府采购和企业采购中,一些自主创新产品很难被认可。

  三是从创新机制看,创新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总体不够活跃。企业宁愿花钱引进国内外技术和设备,而不愿意投资创建自己的研究机构,技术改造项目缺乏有效的技术员、项目的技术含量和质量不高。

  四是从经费投入看,投入方式单一严重制约技术创新的开展。国际通行标准认为,技术开发资金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的可以维持,占5%的才有竞争力。而江苏的经费主要用于技术人员培训和购买科研设备,用于购买技术开发、专利和激励机制的资金相对较少,导致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特别是科技型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不强,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仍然较弱。

  面对国际总体经济形势严峻、国内经济增长“换挡”、上海自贸区成立等多重压力与挑战,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我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水平,已成为增强江苏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当务之急。为此,我建议:

  一、加快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企业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引才主体和成果转化主体的作用,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向企业集中、人才向企业集聚、政策向企业集成。

一是继续加大科技领军型企业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产业群、完善产业链,形成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优势。二是注重大中型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凭借融资能力和分散研发风险的优势,以不断的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革进程,形成有江苏优势和特色的产业格局。

  二、加快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机制

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创新团队。同时要注重培养一线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青年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整体推进各类科技人才发展。一是着力于人才的均衡开发。首先是本地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均衡性,实现本地人才与引进人才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次是专业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的均衡性。进一步加大对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引导科技创新企业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二是着力于人才的梯队开发。要推动海外引智的常态化、规模化。同时,到人才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密集的地区开展广泛宣传,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到科技企业兼职,做好科技创新人才的储备工作。三是着力于人才的多元开发。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多元化人才开发机制。政府方面,要深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引导作用,通过宏观政策调节人才的供求结构,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市场的规范运作,通过制度保障和监督确保科技创新人才的合理流动。企业方面,要充分确立用人单位的主体地位,坚持把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企业人才资源开发的主题。市场方面,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引进和扶持一批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进人才中介国际化品牌建设,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行业人才市场、地区人才市场和国际人才市场。

  三、加快建立科技创新创业投入机制

进一步确立“人才优先投入”的战略思想,加快对科技创新人才投入方式、投入渠道、金融资源的创新与探索,形成科技创新人才与资本的深度契合。一是优化科技投入保障。确保“十二五”期间科技财政投入与需求保持同步增长,建立科技投入适度超前、稳定持续的增长机制,明确科技投入占财政收入的基本比例和增长速度。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贴息、以奖代补以及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等方式,完善种子资金等专项资金的扶持机制,灵活运用政府采购、规费减免等综合性手段,努力提高财政资金带动能力。要广泛吸引社会资本,鼓励大型民营企业、商界成功人士出资成立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形成上下联动、上下匹配的科技创新人才资本投入模式。二是优化科技投入结构。优先对领军型科技创新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投入,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比较优势明显的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优先对公共服务技术平台、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公共科技活动的投入及专业性人才市场建设等的投入。优先对“530”计划、“十百千万”计划等重大专项人才工程的投入。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产业发展建设资金中专列科技创新人才开发资金,提高项目建设中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经费提取比例。三是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监督制度。规范资金的使用方式及范围,建立科技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加强和改善对科技投入的经费管理和跟踪落实检查,按照“事前审核、事中检查、事后评价”的要求,加强人才投入产出效益评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科技投入效益最大化。

  四、加快建立区域创新机制

构建区域创新机制,是提升科技创新成效的前提和基础。要推动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产学研资紧密结合,形成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企业主动推进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建立健全以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作机制,定期发布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导向,引导企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有效地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二是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建立活跃的科技成果交易市场,一方面要加快科技成果市场化步伐,鼓励进入市场挂牌交易。如,物联网的应用推广、清洁能源应用示范工程等。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及时转化。尤其注重加快实施一批科技惠民利民示范项目,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人民群众。三是发挥服务促进作用。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中介机构,构建促进企业发展的社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适应市场机制的调控体系,建立以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为主要方式的政府技术创新宏观调控体系。

 

 

发言人单位和主要职务: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无锡市委主委,无锡市滨湖区副区长

界别:九三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