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出席会议的省政协委员肩负着全省人民和各界人士的重托,认真履行职能,积极为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献计出力。
省委书记罗志军发表讲话。省政协主席张连珍代表省十一届政协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省政协副主席何权、程崇庆、周健民、罗一民、范燕青、徐南平、朱晓进、洪慧民、麻建国,秘书长吴洪彪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大会由罗一民主持。
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全国政协常委梁保华,省委副书记石泰峰,省领导弘强、杨新力、黄莉新、李笃信、蒋宏坤、李小敏、樊金龙、王燕文、张卫国、张艳、公丕祥、许仲梓、赵鹏、刘永忠、徐鸣、史和平、曹卫星、傅自应、许津荣,省军区、省法院、省检察院、省武警总队领导何卫东、许前飞、徐安、曹红波,正省级老同志及担任过省政协领导职务的同志陈焕友、孙颔、曹克明、许仲林、顾浩、林祥国、胡福明、戴顺智、沙人麟、周桑漪、王荣炳、孙安华、胡序建、林玉英、闵乃本、朱兆良、李仁、吴冬华、武继烈、陆军、周珉、张九汉、陈凌孚、陈宝田、包国新,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吕振霖,应邀出席开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在江苏的全国政协委员、特邀代表人士应邀列席大会。罗志军指出,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风云变幻,竞争更趋激烈,矛盾困难不少,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我们要使改革、创新、实干成为引领全省上下合力奋斗的关键词,成为贯穿全年各项工作的鲜明特点。要以改革统领全局,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一招”,作为推进“八项工程”的一条红线,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在制度建设上下力气,在解决问题上求突破,最大限度打开社会创造活力的“闸门”。要用创新推动发展,主动顺应新形势新变化,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重点工作要求,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坚持不懈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努力追求实实在在、没有水分、不留后遗症的增长,使江苏发展行稳致远。要靠实干成就事业,拿出甩开膀子的干劲、逢山开路的闯劲、抓铁有痕的韧劲,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争取干一件成一件,努力把改革的愿景化为现实,把创新的思路变成行动,用奋斗的汗水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罗志军强调,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强调把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赋予了人民政协更重大的责任、更光荣的使命。希望全省各级政协进一步坚定政治方向、贴近中心大局、密切联系群众、锐意改革创新,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各级党委要把政协工作纳入全局工作来谋划和部署,把政治协商纳入党委政府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人民政协的领导,为各级政协履行职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张连珍在报告中指出,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进入到“十二五”规划的第四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增进思想政治共识上有新提高;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课题,组织开展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努力在助推全面深化改革上有新作为;切实改进履行职能的各项工作,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突出工作重点,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履职实效,努力在推进政协事业发展上有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