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一届三次会议 / 文献资料
发布日期:2015-01-26 18:48 来源: 本站原创

(2014年5月20日)

各位常委、同志们:

    省政协十一届六次常委会议马上就要闭幕了。本次会议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主题,紧扣了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体现了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履职原则。为开好这次会议,省政协主席会议作了部署安排。会前,召开驻苏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组织委员赴部分市县、省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系列调研座谈活动。会议期间,邀请许津荣副省长到会通报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邀请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院士作“以生态文明建设引导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专题讲座。会议共收到发言材料69篇,有19名委员先后作了大会发言,省委、省政府16个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到会听取委员意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会后,有关专委会要对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的整理归纳、分析研究,以建议案的形式报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些都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体现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也为我们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力实施的“八项工程”之一。特别是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江苏“两个率先”重要标杆的指示精神,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从总体上看,生态环境仍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突出短板,当前环境质量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全省“两个率先”、影响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切实把各界人士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发挥政协优势,有效履行政协职能,努力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献计出力。

    二、紧紧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咨政建言

    本次会议上,委员们对我省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委员们提出,美丽中国、美丽江苏不仅仅是视觉的感观和评估,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体现在人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提高和改善上。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结合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建议,政协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建言献策,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委员们强调,从源头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委员们建议,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下决心化解产能过剩,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实施低碳示范项目,大力开发环保新产品,努力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有的委员提出,农业旅游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产业链长,接纳就业渠道广。要以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现代农业产品,形成地方特色和品牌;注意保留淳朴、真诚、友善的民风民俗,避免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加强吃住行购娱一条龙的整体产业设计,走出一条带动农业转型、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民文明富裕的新路子。

    2.坚持节约优先,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委员们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狠抓节能减排,加快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效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努力实现能耗排放做“减法”、经济发展做“加法”。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把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严格执行《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建立完善全省生态空间管控制度体系,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有的委员提出,要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强化用地节地责任考核。

    3.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抓好治理保护。委员们认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要抓保护建设,也要抓综合治理。大气、水和土壤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坚决治理大气污染,全力落实国务院“大气十条”和省实施方案,加强煤炭消耗总量控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全面落实重点行业大气排放规定,严控机动车尾气污染,加速淘汰老旧车船,加大建筑扬尘治理,坚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健全联防联控体系,特别是要实施好“绿色青奥”环境质量联合保障行动。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要科学利用水资源,保护整治水环境,挖掘弘扬水文化,坚守确保水安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积极治理地表水,重点完善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安全保障。推进新一轮太湖治理,加强淮河、长江流域和近岸海域水污染防治,确保境内南水北调清水北送。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活动,要建立防治修复产业链和综合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选择修复技术,逐步建立政府引导、科技支持、农民参与的修复体系,着力做好由点到面的示范推广工作。许多委员建议,要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社区、绿色村庄。村庄环境整治不仅要绿化、亮化、美化,而且要有文化。有的委员提出,要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不懈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江河湖泊水网、自然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和谐发展。

    4.注重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们指出,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增长的贡献率。许多委员强调,要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整合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多方面科研力量,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努力攻克大气污染控制、水体污染治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部分委员建议,要抓紧培养和引进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的拔尖人才和专业人才,建立健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5.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完善政策法规。委员们认为,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以刚性约束促进绿色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地方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围绕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和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生态修复、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促进绿色消费、生态文明建设信息公开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法规规章。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强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完善环境司法联动机制。坚持对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依法查处,切实扭转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状况。委员们提出,要强化经济政策导向,创新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投资、产业、财政、环境等政策,建立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评估体系,形成导向明确、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硬任务。主动及时公开环境信息,提高透明度,自觉接受群众、舆论和社会监督。

    6.加强宣传教育,培育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委员们强调,没有环保理念,难有环保行动。环境好了,大家享受;环境坏了,大家难受。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积极推进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生态道德素质,使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风尚。许多委员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等,都内含着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顺应。要充分发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生态和谐文化和智慧,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现代生态文明理念。一些委员提出,要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引导居民合理适度消费,推广使用绿色节能产品。加快建设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大力倡导居民绿色出行。

    三、扎实做好省政协下一阶段的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政协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有效履行政协职能,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下一阶段,我们要再接再厉,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继续抓好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政协开展协商民主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出台关于制定省政协年度协商计划的办法;根据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组织开展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活动。

    第二,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以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为议题,认真开好省政协十一届七次常委会议;以加快建立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为议题,组织召开两次主席专题协商会议。同时要更加活跃有序地开展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组织委员进行视察调研和专题民主监督,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最大共识度,形成最大凝聚力。

    第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政协履职能力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践行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要求,深入持久地抓好作风建设,不断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专委会基础性作用,切实推进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深入推进“学习型、文化型、健康型”机关建设,更好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服务保障作用。

    各位常委、同志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事关全省发展大局,人民政协责无旁贷、政协委员大有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开创“两个率先”新局面,谱写好“中国梦”的江苏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