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一届五次会议 / 工作回顾
发布日期:2017-02-04 08:38 来源: 本站原创

    “必须坚持严字当头、产管并重,着力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把质量安全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环节,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11月7日至8日,在省政协组织的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案督办和专题民主监督活动座谈会上,省政协副主席许津荣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农产品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农产品消费需求,是近年来省政协履行职能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今年初,刘贤金委员等提交了“同心合力,多措并举推动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安全保障工作提升”的提案,王小林等委员提交了“新形势下推进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建议”。省政协今年主要工作安排也把食品安全列为专题民主监督的课题。省农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质监局等部门主动作为,密切协调,有力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开展。

管好“最初一公里”,推进绿色生产

    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呈现总体平稳、逐步向好的态势,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如有的标准化生产监管措施难以落到实处,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不够、基层监管能力不足,滥用高毒农药、非法添加“瘦肉精”等违法行为花样翻新、手段隐蔽,监管难度大等。委员们认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首先是“产出来”的。江苏平原辽阔、水网密布,农业科研和推广力量雄厚,高效设施农业累计面积近80万公顷,高标准农田比重超过50%,具备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良好基础。

    省政协常委余伯阳认为,农产品检测力量要加强,尤其要加强基层检测力量,建议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等项目为抓手,扶持重点乡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并根据一些新型的农药与时俱进完善检测手段。省政协委员杨剑建议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农业现代化工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全省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加快农业标准修订和推广实施步伐。

    通过调研,委员们了解到种田散户有一定安全质量意识,但大多数缺乏现代农产品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或外部自我保障体系,被动地实现安全主要依靠少量的农技指导、农户间口口相传的经验或者媒体消息引导。省政协委员薛涛建议,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普及率,加快推进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加大标准化示范建设和推广力度,宣传指导生产者树立质量安全责任意识。

    委员们的意见建议与有关部门的思路不谋而合。省农委和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正在以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为目标,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加大安全绿色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明确生产主体责任。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农业标准化政策措施宣传力度,加快农业地方标准修订步伐。

守住“最后一公里”,建立可追溯机制

    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历生产、检测、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稍有不慎,都会给食品质量安全造成影响。当前,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还不够,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关需要进一步把好。

    省政协委员蒋沁提出,尽快建立一套应对食品安全事件行之有效的机制和规范,加强食品市场监管力度。省政协委员樊燕超建议,健全完善食用农产品全程监管机制,形成以产地证明和产地合格证明为基础的产地准出管理,经营者自律自查和随机检测为基础的市场准入管理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问题的食用农产品开展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进一步净化农产品市场环境;督促食品经营主体落实主体责任,加快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社会共治格局;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监督抽查、快检、风险监测“三检联动”监管模式。

    常州的农产品监管工作得到了委员们认可。目前,该市建立了覆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全过程电子追溯系统,初步实现了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72家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主体基本实现质量追溯管理,全市700多家餐饮单位、超市、农贸市场等实现肉菜质量电子追溯。委员们呼吁,鼓励支持开展农产品包装、标识,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推进农产品监管监测信息化建设;以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扩大追溯试点,推广“耳标”和“二维码”,逐步实现合作社、龙头企业产品可追溯。

强化协同监管,加大保障力度

    2015年3月,常州市启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市级层面,划转整合工商、质监、卫计等部门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监管职能,组建新的常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6个辖市区也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家单位,成立市场监管局,加挂食品药品监管局和食安办牌子。58个乡镇、街道均设立了市场监管分局,基本形成了纵向到边、横向到底,覆盖食品生产、流通、消费、使用全过程的统一监管体系,把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到了实处。常州市的做法得到了委员们的充分肯定,他们希望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真正做到协同监管、共抓共管。

    省政协委员朱金荣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复杂的、永远在路上的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频次交流沟通和协调配合,建立起信息沟通机制和协作机制。针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将监管情况、监管信息通报相关部门,按照分工和职责要求,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倒逼作用,研究建立农产品准出准入制度,共同推进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实现合格入市、出了问题可追溯、促进产销衔接的目的。

    省政协委员韦宁华建议,强化协同监管,进一步明确市域辖市区监管部门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健全事权明晰、权责一致、上下协调的食品监管责任体系。刘小纯委员提出,强化风险预警监测,变“事后处理”为“早防早管”。加大“检打联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建立监管人员自律体系,真正建立和落实好各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负总责的责任体系,切实依法履行监管职能,确保监管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