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全体会议 / 十二届一次会议 / 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18-01-27 13:08 来源: 本站原创

  

陶长生委员发言

  江淮生态经济区地处淮沂沭泗诸河下游,河湖水域广阔,水面面积5758平方公里,占区域面积的21.4%,可以充分依托这一区域的水域资源和水韵特色,实现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构建生态廊道

   依托京杭大运河、通榆河两条南北向骨干送水河道,淮河干流———淮河入海水道、黄河故道两条东西向骨干行洪排水河道,可以打造两横两纵“井”字形生态廊道。

  即将开工建设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总投资达350亿,在满足行洪、通航功能的前提下,可结合工程建设,与苏北灌溉总渠一道,构成两河三堤、160公里的绿色长廊。其上游淮河干流,在江苏境内有90公里长,并与盱眙丘陵山区无缝对接,两岸有建设绿色生态带的条件和基础。

  黄河故道涉及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四市,黄河故道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水利投资29.3亿元,已全部完成,中泓已全线贯通。目前徐州市境内、宿迁城区段、淮安城区段生态景观带已初步形成。徐州丰沛境内的大沙河沿线经济果林已形成规模,盐城阜宁、滨海黄河故道沿线的高效节水生态农业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正在实施的黄河故道二期工程将完善防汛道路,并配套灌排设施。将黄河故道打造成一条高效农业带、景观绿化带具有一定条件。

  京杭大运河苏北段和通榆河都是重要的输水干线。京杭大运河苏北段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主线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建成通水,在实施调水工程同时,实施了调水沿线地区的水污染治理,输水干线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已累计向省外调水超过21亿方。通榆河是江苏江水东引骨干输水线路,是向里下河、沿海垦区和淮北地区输水、供水的主要通道,规划将加强通榆河与沿海滩涂的水系连通,增强向沿海地区供水能力。结合跨流域、跨区域供水,加强苏北京杭大运河和通榆河水质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意义更为重要。

  建议以两横两纵生态廊道为骨架,推进区域生态河湖建设,加强水系连通和河湖生态治理,形成“河通水畅、水清岸绿、生物多样、景美文昌”的绿色网络。

  二、打造湿地生态经济带 

  江淮生态经济区内有洪泽湖、骆马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里下河湖泊湖荡等众多湖泊,湖泊面积达3519平方公里。尤其是在黄河故道南侧形成了湖泊群。目前,洪泽湖退圩还湖规划正在编制,近期将恢复水域面积约50平方公里;白马湖退圩还湖淮安境内已经实施、扬州境内即将实施,恢复水域面积将近50平方公里;里下河退圩还湖规划正在编制实施,规划形成自由水面300多平方公里。结合退圩退渔还湖,正在大力推进湖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建议加快区域内湖泊面积恢复和水生态环境提升,进一步彰显大湖风光、水乡特色,形成得天独厚的水韵资源禀赋,建设湿地生态带,形成江淮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核心。

三、发展绿色经济

  江淮生态经济区山水林田湖生态要素齐全,资源储存丰厚,除具有宝贵的生态价值外,还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条件。一是具有发展绿色旅游的条件。区域内有兴化垛田、兴化水上森林、建湖九龙口、金湖荷花荡、泗洪湿地等生态景点,也有运黄交汇口、洪泽湖大堤、两河总督府等众多的历史治水遗存,还有一批汉风楚韵的历史人文景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建议进行旅游资源整合优化提升,打造以水为特色的全域旅游格局,展现田园水网风光,追忆似水乡愁,推动生态旅游成为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新引擎。二是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的条件。本区是我省水稻、水产品主产区,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水质进一步改善,具备生产优质水稻的条件;本区作为我省重要的水产养殖区,正在积极推进实施河湖水域生态养殖;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和盱眙丘陵山区正在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可以进一步发展以果业为主的经济林果业。建议积极推动区域绿色农业发展,通过提质增效,培育一批有机特色知名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