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协提案 / 2009年提案
发布日期:2009-04-01 00:00 来源: 本站原创
江苏省在文物古迹及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发掘和利用方面,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由于历史文化遗存分部的地域不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以给地区行政部门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发掘利用的意识、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一些地区对于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发掘和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一些地区在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方面还嫌浮躁。 徐州邳州市土山镇,依托三国人物关羽的“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这一历史传说,投入大量资金,迁街镇、建古街,导致镇财政吃紧,无力维继。同时,该镇在大肆建设应建设实施时,忽略了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行不成系统的历史文化资料保障,致使硬件建设和软件配套的脱节,无法形成历史文化氛围。因此,当地当初设定的文化旅游构想,基本无法形成。 (二)对于历史文化遗存的发掘和利用,忽略了对现存的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据记载,泰州姜堰市溱潼古镇,原本溱潼古镇依河而建,一条夹河东西贯穿古镇,河上架设造型各异的拱桥,河中往来装满稻谷和商品的货运船往来穿梭,北上的毛竹,南下的盐米,常常堵塞河道。夹河两岸大小商铺,经营着各种南货北货,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以至于溱潼被誉为“小上海”。然而,建国后,镇上的这条夹河逐渐被填埋,变成了今天的街巷。 无锡市锡山区的鹅湖镇,原为荡口镇和甘露镇合并而成。荡口古镇,有3000年的历史,2003年,荡口古镇被评为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无锡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然而,就在2004年,锡山区行政区划调整,将荡口镇和甘露镇和合并为鹅湖镇(甘露镇也存在3000多年了)。竟弃荡口古镇之名而用鹅湖这个名称。同时,荡口北仓河上,古拱桥上被建成廊桥,和历史极不相符。 (三)各地利用和宣传历史文化遗存,同质化严重,挖掘具有本地地方特的根源文化还嫌不足。 现在很多地方,为了搞文化产业,造文化、建古街。如徐州邳州市土山镇建的古街,清砖灰瓦,一色的明清建筑。镇江新区的姚桥镇,有不少历史文化遗存,该镇为了挖掘历史文化遗存,搞文化产业开发,花巨资聘请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学专家,对姚桥历史文化遗存发掘利用作了总体设计,所有的设计方案,也都是明清建筑,而且,设计的方案只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并没有考虑从文化遗存的保护。 (四)在所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发掘和利用方面,仍以政府单边投入较主,吸引外部资金不足。从苏北到苏中,大部分地区经济欠发达,政府部门为了繁荣经济发展,在发掘利用历史文化遗存,活跃旅游经济方面,都动了不少心思,但是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主要都是政府单方面投资,缺少吸引社会资金力量的政策和眼光。 针对以上问题,对于江苏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发掘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促进江苏省合理地保护、利用和发掘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活跃江苏文化发展,繁荣文化产业经济,我们建议: 第一,要加强政策指导,对全省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发掘和利用,要制定统一的政策条例。同时完善申报、论证和监督机制。地方要发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通过文物部门论证,有关部门监督,才能够理性的进行开发利用。同时,在发掘利用历史文化遗存时,要遵循软硬件文化遗存开发并重,软硬件配套并举的理念,才能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存有效的得到保护和利用。 第二,要制定一整套对现有的文化遗存的保护条例,发掘必须以保护为前提,限制盲目发掘。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在保护现有历史文化遗迹方面,有着成功的例证。先发展经济,对于文化遗存现保护,有能力发掘的时候在发掘、发掘一片保护一片。木渎利用10年时间,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不但当地经济发展稳健,文化遗存的保护,文化旅游的开发也非常发达。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迄今仍保留了10余处。著名的严家花园、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虹饮山房,均保护的非常完好,成为苏州私家园林的代表。 第三,各地政府,要着力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根文化”,切实研讨当地的乡土文化,培养具有生命力的有根乡土文化产业链。 比如,徐州土山的关帝文化、靖江生祠镇的岳王文化、溱潼的会船及水乡文化、镇江姚桥的朱家文化、无锡荡口的义庄文化、木渎的名人名园等等。当地政府部门,在保护和发掘当地历史文化遗存,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必须找准本地特色的根文化基调,着力挖掘和发展本土根文化的魅力,这样才能让独特的文化遗存,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发挥作用。 第四,各地保护和发掘历史文化遗存,由于地区差异,在经济财力上差异也很大。因此,各地区应该着眼于“多元化”投入,利用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外部资金,参与地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开发。 镇江市新区的姚桥镇儒里的朱氏宗祠,以朱氏家族后人为主体,自行组织募集资金,对朱氏宗祠进行修缮和管理,并在朱氏家庭中,发掘出形成一整套朱氏祭祖的礼仪,有效地保护了朱氏宗祠的历史遗迹,活跃了当地土根文化。 无锡荡口的义庄的修缮和开发,木渎一些历史文化遗存的开发利用,都吸引了不少外部资金,不但补充了政府的资金支持,而且,在开发设计、历史资料的搜集上,民间力量也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文化强省,必须具备丰富繁荣的文化产出,其中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是其中一个主要部分。随着江苏经济快速发展,建设文化强省丰富人民的文化需求,是今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江苏小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期待着江苏人文的新的和谐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