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7月22日下午,省政协举行政企协商座谈会,邀请企业家代表与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开协商交流,提振发展信心,共谋发展良策。
今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对于稳定预期、振奋信心、凝聚力量,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能,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与会企业家纷纷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大家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对科技创新更有动力。
江苏汉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大兵感慨,民营经济促进法对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投融资、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创下多个“第一次”,这更加坚定了企业家的发展信心,“我们正在抢抓发展机遇,重抓研发核心,汇聚人才资源,努力打造国际色谱行业第一品牌,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贡献汉邦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对于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具有重大意义。参加本次政企座谈会的企业不少是相关领域翘楚,谈及江苏的良好营商环境,企业家代表们感受颇深。
2016年,被江苏科技与人才政策吸引的汪待发,一个人背着背包到丹阳高新区创立了慧创医疗。今年年初,丹阳市政府支持慧创医疗和全国领先的医疗机构合作,助力企业更好发挥创新的主体作用。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待发说:“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对创新与人才都非常包容与鼓励,让我们可以十年磨一剑,致力于光学脑机接口领域的研发与创新。”
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更复杂的外部环境。兴化市大地蓝绢纺有限公司董事长戴香玲表示,政府不断优化产业扶持体系,为江苏企业开拓海外多元市场打开了“助推器”。目前,企业已在香港成立分公司,并注册了意大利商标,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我们现在发展信心非常足!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很多促进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同时也支持外贸出口。兴化市委、市政府打造了外贸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本地内河港可直达上海港,为我们降低外贸成本,提高出海效率,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戴香玲说。
江苏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仍有部分产业面临贸易壁垒和技术封锁的双重夹击,加强国内产业链建设尤为重要。主攻半导体领域的盛合晶微多年前就开始牵头组织和协同本地供应商,牵引上下游通力合作,通过建置专门的产线、组织专门的研发队伍,加速开展新技术的开发工作,避免了“卡脖子”难题阻碍高质量发展,显著增强了供应链韧性。盛合晶微半导体(江阴)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东表示,目前盛合晶微3DIC项目全线设备已进厂,完成了3DIC完整结构的流片。接下来,盛合晶微将加速技术优化和产能准备,在3DIC这一重要前沿技术方向上占领先机,赢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