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政协和声 /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发布日期:2025-09-30 15:30 来源: 新华社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摆在“六稳”工作、“六保”任务之首,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对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深入部署。

  9月28日,江苏省政协召开发展·民生专题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进行协商讨论,积极助推灵活就业人员在高质量发展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政协智慧力量。

以深入调查研究摸清问题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新就业形态如浪潮般蓬勃兴起,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与日俱增,逐渐成为就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是稳定就业、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会前,省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专家赴泰州市、盐城市开展专题调研,发动全体省政协委员开展网络议政,并征求部分专家学者意见,多方面收集意见建议。

  通过调研,大家充分了解到,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围绕建设“高质量就业先行区”目标,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健全就业产业协同联动体系、就业公共服务体系、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将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纳入民生实事工程,着力破解难点痛点堵点,大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了积极成效。

  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快速发展,从业人员规模持续扩大,在稳就业、保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发现,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一项跨部门、跨领域的系统工程,当前仍面临劳动关系认定模糊、社会保障覆盖不足、劳动报酬与工时保障不完善、职业伤害风险较高、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不健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挑战。

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破解难题

  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如何破解现实难题,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省政协委员们围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就业服务生态、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方面深入调研、积极建言,为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广泛汇智聚力。

  孙步乾委员认为,对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新就业形态,既要规范其发展,又要为其商业创新保留较大空间,同时更要大力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和高质量就业。

  唐伯平委员认为,应当完善地方立法,强化试点示范,支持苏州、南京开展“8小时基准+弹性调节”试点,同时强化平台主体责任,借鉴京东为15万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经验,优化劳动保障措施。

  对于规模庞大的网约车从业人员,李玉生委员认为,司机职业安全感、获得感低,加上工时超长,但又缺乏发展空间,因而普遍缺失职业认同。对此,李玉生建议以市场调节为导向,提高网约车司机薪资待遇,设立司机服务质量奖励机制,构建司机综合薪酬体系,同时鼓励平台企业联合职业院校、车企共同设立“网约车职业技能教育平台”,将参加集中培训和实地演练的成绩列为评定司机星级的重要指标,营造“多学多得”的职业发展环境。

  对于现有工会组织模式在保障新就业群体权益方面难以满足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问题,周国翠委员建议全面构建“立体建会”新格局,对头部平台实行“一企一策”,帮扶、赋能不同平台企业工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推动总部、分支、合作商同步建会。

以灵活创新举措保驾护航

  当前,新就业群体已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受到了各方高度关注。然而灵活就业人员在社会保险、企业用工、纠纷调解等权益保障方面往往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对于新业态就业人员医保参保缴费机制,顾亚斌委员建议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设计,进一步推动全国范围内放开参保户籍限制,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职工医保的规定,打破参保壁垒。

  陈爱蓓委员建议增强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的灵活性,探索“按单缴费”和“分档缴费”的缴费方式,让灵活就业人员根据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缴费方案。

  曹信邦委员建议探索转变社保权利确认理念,从“劳动关系确权”转向“劳动行为确权”,让新业态从业者的社会保障权益不再完全依赖传统劳动关系认定,而是通过实际劳动行为(如提供劳务、接受平台管理、完成工作任务等)来确认权益保障范围,以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灵活性。

  对于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纠纷的多元化解渠道建设,马强委员认为,这既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新业态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他建议健全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体系,构建一站式调解新模式,还可以充分利用江苏智慧人社等在线调解平台,对符合在线调解条件的劳动纠纷开展全流程在线调解活动。

  省政协将持续关注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积极助推相关意见建议落地见效。同时,鼓励支持广大委员特别是工商联界、经济界、总工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以及企业家和法律工作者等,发挥专长优势,从完善权益保障政策体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积极为保障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履职尽责、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