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指出,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县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是增强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
10月28日,江苏省政协围绕“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经济能级”主题召开主席专题协商会。此次会议紧扣省委部署要求,结合前期蹲点调研和专题调研成果,精准建言,为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构建更具韧性与活力的江苏县域经济生态,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力量。
“理论武装+深度调研” 为协商议政奠定坚实基础
为确保会议精准发力、务实高效,省政协在前期扎实开展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工作,形成2万余字专题资料汇编、蹲点调研综合报告和百余条网络议政建议等,一个个来自基层一线的意见建议和实际需求、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一个个源自深入调研得出的数据,充分展示了省政协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
理论学习方面,编印中央领导关于县域经济和“三农”工作的相关重要讲话重要论述,梳理中央和省有关政策文件资料,通过“数字政协”平台同步专题推送,并召开小型专题学习会等,进一步深化认识,为助力江苏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提升县域经济能级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11位主席会议成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赴各自乡村振兴联系点,深入11个县(市、区)24个镇,走访党员群众500余人,努力以“沾泥土”“带露珠”的调研掌握第一手鲜活材料。组织委员围绕“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不断提升县域经济能级”开展网络议政,形成100余条意见建议。这些高质量成果,为开好主席专题协商会议做了充分准备。
这种“理论武装+深度调研”的筹备模式,既确保了协商建言的政治高度,又保障了对策建议的实践温度,为专题协商会开出质量、见到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度协商互动 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专题协商会议现场,13位同志结合调研、思考、实践,代表各民主党派省委会、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部分设区市政协负责同志,围绕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主题,从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方面深入协商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兴业、强县、富民”作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三者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兴业是关键驱动——产业是县域发展的根基。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杨时云提出,要依托县域特色资源,培育富民产业,打造农业产业强镇与特色产业村,推动优势产业扩量提质。苏州市政协主席朱民则聚焦园区发展,建议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产业与科技创新共促,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省政协副秘书长、民进省委会专职副主委余珽建议,明确“新农人”职业路径,规范培养所涉及的目标、招生、教学、管理、评价和就业等各环节,输送一批批素质高、活力强的青年“新农人”。“目前我省博士后工作站已实现县域全覆盖,通过集聚高端人才、推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在破解技术瓶颈、助力产业强链补链方面成效显著。”在省政协副秘书长、民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冯泉看来,优化空间布局与政策倾斜,强化重大项目攻关与资金保障,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能够有效赋能县域产业创新发展。
县域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重要载体。委员们认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在于更加深化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在互补互促中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省政协副秘书长、民革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奚爱国建议,精准规划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如防汛抗旱、供水保障、污水处置、垃圾转运、数字乡村等系列工程建设,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探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协同发展路径。宿迁市政协主席卞建军提出,强化城乡教育、医疗、养老、公共文化服务等城乡公共联合体建设,打通城乡互联互通关键节点,更好地实现以城带乡。南通市政协主席顾国标则倡导推动农业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村电商 “云营销”等新型业态,让城乡要素加速流动。
“富民”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导向。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要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格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省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孙丽建议,支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破题,创新土地分类机制,探索建立三产融合发展用地绿色通道,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有力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连云港市政协副主席、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钱梅就促进苏北农民增收建议,通过“产业链优化+科技链赋能+价值链延伸+利益链重构”四链协同,全力促进苏北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省政协副秘书长,省工商联副主席胡明认为,要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链,创造更多本地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将更多价值链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举措,每一条都紧扣“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关键环节,汇聚成助推江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动能”。
汇聚共识力量 形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
县域经济强是江苏发展的鲜明特色。一组组数据让人振奋:截至2024 年底,江苏40个县(市)GDP 达5.64万亿元,占全省41.2%;千亿县数量增至22个,占全国35.5%,位居全国第一;全国百强县中江苏占25席,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更是长期稳居前十,成为全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
数量领先的同时,“含金量”也要持续提升。会上,大家对江苏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县域产业结构还不够完善,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有的县(市)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还不够,发展空间受限。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汇聚各方合力,持续推动解决。
接下来,省政协将持续聚焦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在做大做强县域产业、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促进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深入调研、务实建言。同时,充分发挥政协统一战线组织功能,通过宣传政策、调研协商、民主监督等方式,广泛凝聚共识,引导广大委员积极投身发展一线,积极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各项部署落地见效,让“兴业、强县、富民”的目标在江苏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